大眾網·海報新聞訊 通訊員 王軍
“船舶注意,人員按要求就位。” “帆纜手,準備解纜。”…… 3月4日,隨著船長一聲令下,魯青遠漁“161”“162”魷魚釣船結束了休整,緩緩駛離煙臺港口,在接下來的1個半月里,他們將遠渡重洋,跋涉一萬多海里,奔赴東南太平洋海域漁場進行作業。
本次離港是中魯遠洋競拍得兩艘魷魚釣船舶后的首次出航,作為公司的新增板塊,有著非凡的意義。此前,為保證船舶航行安全順利,中魯遠洋公司派出精干力量開展了長達2個月的設備維護、船體保養等一系列工作,針對可能出現的惡劣天氣科學規劃航線。為應對后續任務準備時間短、風險管控難度大、作業海域情況復雜的特點,兩艘船舶緊鑼密鼓推進相關手續辦理等工作,同時加強船員培訓,不斷增強崗位人員能力素質。
在扎實開展準備任務的同時,中魯遠洋公司扎實做好人文關懷工作,組織船員體檢,并在出航前,對船舶上全體人員嚴密進行核酸檢測,確保船員安全健康出航。此外,他們還針對性補給相關藥品、消毒用品和防護用品等,準備了魚、肉、水果、蔬菜等生活保障用品,提前制訂海上防疫處置應急預案,具備了出海后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出海后,這兩艘魷魚釣船將赴東南太平洋等實施魷釣作業,捕撈魷魚后通過運輸船運回國內進行精深加工,實現新漁場開拓與新資源開發,助推中魯遠洋公司遠洋漁業和藍色海洋經濟揭開嶄新的一頁。遠洋漁業是戰略性產業,是建設海洋強國、實施“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國內優質水產品供應和食物安全、促進多邊雙邊漁業合作、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海外利益等具有重要意義。中魯遠洋公司將在穩定和擴大已有金槍魚板塊和現有作業區域的基礎上,加大遠洋漁業和捕撈類別的開發力度,填補領域的空白。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吳亞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