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中魯海延公司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人文關懷制度落實,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力爭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
暖職工心。中魯海延公司自“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各部門梳理辦實事項目60項,實施臺賬式推進落實。在延繩釣部,在落實問題整改過程中,他們揪住生產堵點,完成7艘船7臺遠程視頻驗船設備運搬、安裝、精調,使船檢工作不再奔赴港口,有效提升了自檢能力和工作效率。
“每船3臺掛式空調、50桶大桶水、每人1套勞保用品、每床位1套全新被褥涼席......清點完畢。”這是在塢修現場的工作人員的報備,在40多度高溫的機艙內工作,給船舶的塢修帶來極大不便。公司了解情況后,在每年塢修計劃開始前,每船安裝3臺掛式空調,使船舶高溫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此后,為更好收集職工建議,及時了解職工心聲,公司將意見箱設置在更加顯眼的位置,從制度上架起與職工溝通的橋梁。
聚職工智。中魯海延公司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技能型人才蓄能。創建發揮船員實訓基地的作用,創新開展“實訓+實踐”、“一專多能+一人多崗”等特色教育模式,抓好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培養;廣泛開展各類技術比武活動,大力實施技能提升工程,為更多船舶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搭建平臺。借助這一優勢,開展“以專業換專業”專項活動,有效打通崗位閉塞,加強“一專多能”人員的培養。每季度部門之間進行崗位技能交流會,先后開展3期交流會議,涉及5大部門、92人次,且專業技能交流隨時進行。
“現在發展突飛猛進,很多年輕人說的東西我們都聽不懂了。”公司的一名老職工說道。部分年齡偏大的職工隨著年齡增長苦于接受新事物太慢,開展崗位交流活動能夠有效地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轉變觀念開展工作。這種方式不但能夠解決相關性崗位工作量不飽滿而引起的冗員問題,并且能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崗位“多面手”。
聚焦職工成長成才,與大連海洋大學協同開展“深耕互培”計劃,搭建企校優秀人才相互交流、人才培養、共享平臺,進一步提升公司將優秀人才培養成業務骨干的能力。公司嚴格按照年度培訓計劃開展員工培訓,培訓內容涵蓋黨史學習教育、管理知識與技能、專業知識與技能、安全生產知識、素質態度、公司制度等,培訓完成后安排相應測試,達到了以賽促學、以學促行,錘煉職工過硬本領的目的。此外,針對遠洋漁業船員隊伍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素質不高等問題,8月25日,海延公司組織舉辦了為期20天的首期遠洋漁業職務船員培訓班,共21名船員參加此次培訓。
解職工難。為當好職工群眾的“舒心人”,中魯海延公司持續開展為一線職工“夏季送清涼”活動,在炎熱的夏季為陸地管理人員及返航塢修一線人員送去茶葉、清涼油、白糖、綠豆等消暑用品,惠及職工200余人。面向在職女職工開展了慶祝“三八節”長效活動,每年公司女職工都會收到來自工會的親切祝福和節日禮物。深化“金秋助學”活動,今年,公司對海外代表處職工女兒發放升學獎勵5000元,并組織人文關懷小組在開學日送其女兒前往學校,免去職工的后顧之憂。
當好職工群眾的“同心人”。公司持續開展針對困難職工的結對幫扶,每逢傳統佳節登門看望、噓寒問暖,解決困難職工的生活實際問題;心系因病致困的職工,為退休勞模辦理了青島市總工會困難勞模專項救助相關手續,領取救助金4000元。不僅如此,公司還積極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全年慰問船員及其家屬182戶,發放慰問金及物品共計4萬余元。近年來海延公司逐步擴大走訪慰問覆蓋面,行不能至的地區采用快遞慰問品的方式,也務必將心意送達。